示范引领树立职业教育发展“风向标”_新闻资讯_爱游戏官网下载app_爱游戏官方综合
详细内容

示范引领树立职业教育发展“风向标”

时间: 发布时间:2024-04-25 06:42:22      【来源:新闻资讯

  重庆工商学校学生参加2013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智能家居项目比赛荣获一个一等奖和一个三等奖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2013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励的决定》,揭晓了本年度教学成果项目。重庆工商学校报送的教学成果获得了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占到了全市中职教育板块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市同类学校榜首。

  同样是今年,在6月底结束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重庆工商学校不出意外再次夺金,共获得2个一等奖、7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至此,该校在国赛中累计获得7金8银16铜,奖牌数在重庆中职学校中名列前茅。

  出色的成绩是重庆工商学校办学实力的最好见证,也为该校创建全国首批示范中职学校加重了“砝码”。

  近年来,重庆工商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践行“做强做精”品牌发展的策略,在集团化办学、专业建设、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改革、技能大赛指导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教学水平和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

  重庆工商学校把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作为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

  “选择这5个重点专业作为突破口,既符合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也紧扣市场需求,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学校专业建设的全面开花。”校长杨宗武说。

  重点专业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哪里?怎么样才可以实现“以点带面”的目标?重庆工商学校对98家相关公司进行了调研,并进行行业需求专项调研528次,问卷调查3625次,召开专家访谈会53场次,毕业生追踪调查4655人次,查阅核心期刊文献721篇,开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33场次,完成问卷分析报告、访谈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共计15篇,并对行业企业的现状与发展的新趋势、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等诸多元素进行科学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人才需求规格和人才教育培训目标,结合专业实际制定了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在着力实施“工学结合”、“订单式”、“顶岗实习”等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新创了“11233”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据介绍,“11233”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是该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探索出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11”指企业每个月派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1周;“2”指企业对每个“冠名班”派2名技术人员到校参与教学和管理;“33”指学生在校学习3个月,再到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生产实训。

  “该模式在学校五大重点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已收到了实效,目前学校正准备将经验‘复制’到其他专业,促进学校专业建设整体发展。”重庆工商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最大特点是紧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变化,紧跟行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使其知识和技能处于行业的领头羊。重庆工商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构起了独具特色的中职课程教学体系。

  “学校各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以需求为本,从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该校教科处负责的人介绍。据悉,该校构建起以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为支撑,以拓展类课程(学校文化课程、企业文化课程)为补充的科学而符合中职特点的课程教学体系。即:2-4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文化基础类课程+学校文化课程+企业文化课程。

  “这样做既让学生掌握了该专业的核心技术,又不落下文化基础学科,加之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课程的拓展,使学生成为综合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技能人才。”杨宗武说。

  各重点专业汇聚专业骨干老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制定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数控车床编程实训》、《机械制图》、《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服装缝制工艺》等15门课程标准。同时组建起以一线教师、行业主管、企业骨干、职教专家的教材建设团队,充分的发挥各自优势,科学分工与合作,形成“四位一体”教材建设机制,共同开发了《网络工程项目施工》、《SMT生产技术》等20门课程标准,以及《建筑材料》、《服装缝制工艺》等18种特色教材和15门课程教学资源库。该校编写出版了4门国家规划教材,其中《建筑材料》和《制冷与空调设施安装及维修》2本教材被教育部评为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一直以来,重庆工商学校秉承“贴近技术前沿、创设真实环境、营造企业氛围、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训基地建设理念,按照“体现科技先进性、突出技术实用性、强调职业针对性、兼顾岗位适应性”的建设原则,紧密联系行业动态,改革教学模式。

  该校重点建设专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践行“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能力发展动员、已有能力诊断、能力发展教学、能力发展鉴定、能力教学反思等5个环节。在“能力发展教学”环节中,按照“明确任务—小组行动—展示成果—及时评价”四个步骤实施教学。

  另一方面,该校新创了“8331”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八个环节、三步骤、三对接、一中心”。截至目前,该校已有专业教师应用“五环四步”和“8331”教学模式上研究课460节,参与教师520人次,受益学生达23468人次。

  一位长期与该校合作的企业负责人说:“我们喜欢重庆工商学校的学生,他们吃得苦,上手快,工作效率比同级别的学生高出一倍多。”

  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是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专业型人才。因此,师资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制定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外聘及兼职教师等切合实际、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培训方案。”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重庆工商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建立了“四五九九”建设模式,通过对“四类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开展“五级培训”(出国培训、国家级培训、市级培训、区级培训和校本培训),通过“九条途径”(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教材开发、基地建设、示范教学、技能大赛、企业实践、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提升“九种能力”(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行业联系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鉴定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健康和安全的保障与教育能力、学生服务与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

  示范校建设期间,该校培养了1名教学名师,10名学科带头人。其中,学科带头人辜小兵主持开发了5门国家改革创新示范精品教材;刘钦平主持编写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专业建设方案》获得本年度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学校还培养了47名骨干教师、96名“双师型”教师,打造出一支由16名高职学院教师、40名企业技术骨干、8名行业专家和339名专业教师组成的“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以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为宗旨。重庆工商学校通过示范校建设,“硬实力”和“软实力”得到非常明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据悉,该校重点建设专业与合作企业在基地建设、员工素质培训、研发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形成了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多赢的价值链条,构建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骨干、管理高层、行业专家参与人才教育培训标准的制定和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研发技术,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校兼职任教,形成了校企双方人员良性互动的机制。

  两年来,新增合作企业52家,引进企业资金或设备185万元,新建校外实习基地35个,校企合作共建了松下微波炉、SMT自动生产线条;与上海爱登堡电梯公司合作开办了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填补了重庆中职学校电梯专业的空白;与德国博世公司合作,成为了中德(重庆)汽车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先后为格力集团、金龙精密铜管集团、群光电子等80余家企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增强了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群光集团入驻江津双福园区时,企业规模仅为160人,年产值不足1亿元。经过两年卓有成效的合作,企业规模2100人,年产值达到25亿元。该企业负责这个的人说:“与重庆工商学校的合作是互利双赢的合作,特别是在企业扩规的时候,学校为其输送了批量的技能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实了基础。”

  同时,学校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优势开展各类培训,自觉担负起行业人员、下岗工人、失地农民、三峡移民等各类人员培训任务。近两年,培训各类人员近2.2万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践行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的宗旨,彰显了中职学校的社会价值。

  “面对新的形势,职业学校要提升对经济发展的服务贡献率,企业要解决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以此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重庆工商学校校长杨宗武的远见让学校从2002年起,就开始对集团化办学进行探索。2009年,以重庆工商学校为龙头单位,以渝西、黔北、川南、滇东等西部地区中职院校为主体,以为西部地区经济振兴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己任的重庆第一、西部地区最大的跨区域、跨行业的重庆工商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对于集团化办学这一全新的职教发展模式,杨宗武认为,“始终要把创新作为集团发展的基调和主旋律,坚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按照这一原则,重庆工商职业教育集团呈现出了六大创新点:一是资源配置一体化;二是园团管理一体化;三是校企活动一体化;四是教学管理一体化;五是培训就业一体化;六是利益分配一体化。

  “集团化办学实现了园校、区域、校际、校企、产教等‘五大良性互动’,实现了学校与工厂、教室与车间、校长与厂长、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招生与招工、育人与增效的‘九大融合’”杨宗武说。

  集团通过主动服务集生产、实训、研发为一体的江津工业园,引进了与集团专业相匹配的企业15家,并以工业园区为实践平台,践行“园团互动、校企融合”的职教办学模式,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积淀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西部职教‘旗舰’。”杨宗武说。集团高效运行四年来,提升了毗邻省市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提高了重庆市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